新界單車路線資料補充:將軍澳古村
Jun 04, 2017 - 精選路線 , 精選文章  
若大家看過《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上篇》《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下篇》《踩後感:將軍澳的南海濱長廊單車徑》這三篇文章後,應該對於將軍澳的單車路線,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有相當的認識。其實將軍澳踩單車兜兜風,很快便完成一整個將軍澳單車遊。

今次筆者為大家介紹是在A、B、C三條路線附近的地方。它們雖然算不上是新奇有趣的景點,但可以為將軍澳這個新市鎮內的圖資料補充方。這些地點分別是景林邨、坑口村、田下灣村、葉氏佛頭洲村和魷魚灣村。



這次筆者出發是由將軍澳景林邨的單車店出發

景林邨




因為單車店在景林邨,所以步出單車店閒逛已經可以到達景林邨的龜池


池內現在有十數條錦理魚,不難發現區內的市民帶著小童在跟魚兒耍樂

魷魚灣村


踩出景林邨往左邊單車徑方向,沿著單車徑踩,到「欣明苑」後往右邊轉,可以發現到「將軍澳官立中學」,繼續向上踩便會到達魷魚灣村



以單車能夠到達的村內範圍沒有景點,村的入口附近有一個足球場以及兩張乒乓球桌。首先會見到的是消防員宿舍和正在興建中的海關關員宿舍


經過村口需要一直往上爬才能到達住宅及鄉公所。(*注意上斜和落斜)

補充資料:
據資料顯示,大約1850年,廣東俞氏在將軍澳海邊建村,約一代後,鍾氏亦定居魷魚灣。鍾氏始祖姓葉,春秋時代因避亂隱居河南開封府穎川郡鍾離山之下,並改跟山名為姓,後來輾轉遷至福建汀州府,再遷至香港粉嶺畫眉山,最後來到魷魚灣定居。雖然俞氏定居時間較早,但由於氏族人數減少,最終鍾氏成為村內最大的氏族。


很難想像昔日一排村屋望到270度無敵海景 (資料圖片)

在將軍澳未開發前,寶林北路一帶原為海灣,當時魷魚灣村村民就曾以捕魚為生。故名思異,是盛產魷魚的海灣。而漁船多停泊在坑口村前的港灣。 1980年,政府開始發展將軍澳新市鎮,因此必須遷徙魷魚灣村。村民乃於1988至1989年間相繼遷往現在於半山上的魷魚灣村。所以現眼見的魷魚灣村是新村。 魷魚灣村背靠一座小山,坊間稱之為鴨仔山。山徑可分別通往清水灣、景林邨及坑口。


坑口村

由於篇幅所限,筆者就假設你已對將軍澳單車路線有簡單概念

若果由景林邨出發,往右邊單車徑方向,沿著單車徑踩,便可到達「富寧花園」,在這個時候可能便要下車推過去坑口村


在這個時候可能便要下車推過去坑口村





坑口村算是給予將軍澳線幾個站的區內市民一個餐廳的好選擇。可能是它們都屬於非連鎖式商場經營的地方,所以都較有特色,將軍澳區內買少見少了。坑口村內的食肆應該有十數間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坑口村發掘一下。以下拍了幾間食店( 跟味道原全無關,排名亦不分先後)










晚上到來的話,相當熱鬧


坑口村鄉公所

補充資料:
坑口村現址為新村,只有十餘年歷史。舊村原位於現將軍澳醫院一帶之位置,於17世紀末左右興建。而根據當地村民的記述,坑口村應該為將軍澳最早期有居民定居的一個村落。村民不屬於同一家族,他們多是雜姓,以黃、張兩姓的人士居多。而坑口村內的居民沿海聚居,多以漁農為業。在1989年,香港政府發展將軍澳新市鎮,展開一連串的填海工程,坑口村因而被遷至填海區上的寓安里現址重建,入口處建有「坑口村」牌坊。


將軍澳醫院



剛剛提到的「富寧花園」旁邊就是服務整個將軍澳市民的「將軍澳醫院」。大家注意路口亦有路牌指明不能踩單車進入醫院範圍


田下灣村

在醫院對面可以發現「田下灣村」


猜猜這堆是什麼東西? 無錯就是木棉榭的棉絮


筆者於五月時候到此,發現漫天飛雪般,究竟為什麼遍地滿佈棉花呢? 原來就是在「田下灣村」村口對面的停車場所種的木棉榭


這條村有一所天后廟
相傳百多年前,有漁船出海打魚時,網到一塊木頭形狀跟天后相似,漁民當初不以為意便將木頭拋回海中。及後,漁船駛往別處網魚的時候,竟然再次網起木頭。這令漁民認為是天后娘娘顯靈,於是在坑口籌建天后廟。而當年古廟位處於海邊,因為香港政府進行填海工程,所以天后古廟現在「遷往」此處。

補充資料
田下灣村,又名下流灣或田下環,不少網上資料指下流灣因名字不雅而易名為田下灣。
田下灣村至今有約三百餘年的歷史,過去的居民並非是單一姓氏,如薛及葉姓兩家族。田下灣村原位於清水灣半島南部田下山西面海濱,本為漁民聚居之地。20世紀末,也跟其他村落一樣,香港政府為了發展將軍澳工業區,所以該處進行海濱填海,並與其東面之佛頭洲島連接,填海後之土地作工業用途以及將軍澳堆填區。該村現在原址已經被拆卸,並遷置今田洲路坑口天后古廟旁,亦即今天位於將軍澳醫院附近的位置。


佛頭洲村

而在「田下灣村」旁邊的是「葉氏佛頭洲村」

補充資料: 佛堂洲,又名佛頭洲,原居民通稱斧頭洲,古稱碇齒灣,《粵大記》所附之〈廣東沿海圖〉稱其為雞母嶼,英文又稱 Junk Island,因它是 Junk Bay 上的一個小島。而在Google Map 上你可以找到一個名叫佛堂澳的地方。


1993年西貢地圖 (資料圖片)


2017年Google Map西貢地圖 (資料圖片)

佛堂洲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,島上草木生長茂盛,村民會採集島上的灌木蕞樹葉泡茶。1994年,政府因發展將軍澳新市鎮而進行堆海工程,將佛堂洲與清水灣半島連接起來。現時,遊人可從將軍澳工業邨步行進入佛堂洲,入口位於貿易發展局展覽營運中心對面,有指示牌顯示入口位置,入口有個「佛堂洲信箱」的信箱,

佛堂洲村民離開的原因分別是第一由於需要發展將軍澳工業邨(現在堆填區位置),政府向佛頭洲村村民收地;第二個原因是交通問題,村民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,而有部份村民則進駐遷村後的佛頭洲村(即「葉氏佛頭洲村」)。

據資料顯示,佛頭洲村原居民姓「葉」,所以新建佛頭洲村都寫著葉氏二字。大約在1885年,葉慶福和族人來到佛頭洲建村,島上所有的村民都是同一家族,而村落的規模比坑口區其他的村落相對細小。葉氏族人普遍都會留在村內工作,跟據記載,當時只有一人離村工作,他在筲箕灣擔任貨車司機,都算相當有趣,以前的人都是出外行船,但這位村民卻是出外當司機。村民平日會以畜牧業為主,例如在村內剪草、養豬、養鴨和養雞,然後再將產物運到對岸筲箕灣出售。佛頭洲出產的鴨比較出名,但最終亦停產,因為鴨子全都死掉了。不過雖然佛頭洲村興建建在海邊,但當時沒有人是依靠捕魚為生,可能不懂造船的關係吧。由於島上沒有足夠的水用妁種植灌溉,村民主要種植蔬菜取替稻米,亦會種植番薯,因為番薯可供村民食用,薯苗又可以用來餵豬。全村於當時亦只有一艘舢舨,用來運載貨物和作為村民的進出筲箕灣的交通工具,相當簡樸。此外,根據政府官方紀錄,佛頭洲葉氏會與檳榔灣劉氏通婚,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後,孩子會搬往檳榔灣暫居。(檳榔灣是在五塊田附近)

暫時告一段落,這一次為大家補充了將軍澳數個鮮為人知的地方,讓大家更了解將軍澳吧!


參考資料:
  • Strickland, J. (2010). Southern District officer reports: Islands and villages in rural Hong Kong, 1910-60. Hong Kong: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, c2010.
  • 坑口區鄉事委員會。(2007)。坑口區鄉事委員會 1957-2007。香港:坑口區鄉事委員會。



Share
分享至 facebook

讀者投稿

誠意邀請各位以文字、相片甚至影片,跟大家分享有關單車的事!
題材不限,隨便發揮,內容如路線靚相、經驗之談、遊記趣聞、買車改車等亦可。
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,亦歡迎留下大名 / 筆名,以供萬民歌頌。XDD

投稿方法:請把以下檔案電郵至 submit@15km.hk:
- 內文 (Word / 純文字)
- 圖片 (JPG, 600px 或以上更好)
- 影片 (eg: Youtube link)
- 閣下姓名及聯絡方法

註:15km.hk 保留最終刊登、修改權利;投稿文章皆為作者本人立場。


相關文章
四月中《香港鐵路附例》的檢討單車部分
四月中《香港鐵路附例》的檢討單車部分
世界十大不可思義單車徑
世界十大不可思義單車徑
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下篇
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下篇
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上篇
新界單車路線推介:ABC 走遍將軍澳 上篇
踩後感:將軍澳的南海濱長廊單車徑
踩後感:將軍澳的南海濱長廊單車徑